户外常识 分类>>

自然灾害球盟会,防范自救应知应会常识

2025-01-06 07:43:45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QMH球盟会app,QMH球盟会app,QMH球盟会app,地质灾害是指由自然因素或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地面塌陷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崩塌是指陡峻山坡上岩块、土体在重力作用下,发生突然的急剧的倾落运动。江、河、湖、沟的岸坡及各种山坡,铁路、公路边坡,工程建筑物的边坡及各类人工边坡都是有利于崩塌产生的地貌部位。形成崩塌的外界因素主要有地震、融雪、降雨、不合理的人类活动等。

  (1)崩塌体后部出现裂缝。(2)崩塌体前缘掉块、土体滚落、小崩小塌不断发生。(3)坡面出现新的破裂变形、甚至小面积土石剥落。(4)岩质崩塌体偶尔发生撕裂摩擦错碎声。

  (1)当发现有崩塌的前兆时,应立即报告当地政府或有关部门,同时通知其他受威胁的人群。要提高警惕,密切注意观察,做好撤离准备。(2)当感到地面有变动时,要立即离开,用最快的速度向两侧稳定地区逃离。(3)遇到崩塌后,行人与车辆不要进入或通过有警示标志的崩塌危险区。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雨水浸泡、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从斜坡的物质组成来看,具有松散土层、碎石土、风化壳和半成岩土层的斜坡抗剪强度低,容易产生变形面下滑,此外,降雨、地震对滑坡的影响也很大。

  (1)在山坡中前部出现规律排列的裂缝。(2)在山坡坡脚处,土体突然上隆(凸起)。(3)建在山坡上的房屋地板、墙壁出现裂缝。(4)在山坡上,干涸泉水突然复活,或泉水突然干涸、浑浊。(5)动物惊恐异常,树木枯萎或歪斜等。

  首先要做好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选择厂址和宅基地时,应重视斜坡的稳定性。其次是做好加固山体的防范工程。此外,还需定期检查房屋及山坡地表的变化。包括检查房屋墙壁是否存有裂缝、裂纹,斜坡上的电线杆或树木是否向一方倾斜,以及房屋附近的路面是否已发生变形等。

  1. 地质灾害高发区居民点的避险准备。为紧急避险,地质灾害高发区的居民要在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在县乡村有关部门的配合下,事先选定地质灾害临时避灾场地、提前确定安全的撤离路线、临灾撤离信号等,有时还要做好必要的防灾物资储备。

  2. 临时避灾场地的选定。在地质灾害危险区外,事先选择一处或几处安全场地,作为避灾的临时场所。避灾场所的选定,一定要选取绝对安全的地方,绝不能选在滑坡的主滑方向、陡坡有危岩体的坡脚下或泥石流沟沟口。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避灾场地距原居住地越近越好,地势越开阔越好,交通和用电、用水越方便越好。

  3. 撤离路线的选定。撤离危险区应通过实地踏勘选择好转移路线,应尽可能避开滑坡的滑移方向、崩塌的倾崩方向或泥石流可能经过地段。尽量少穿越危险区,沿山脊展布的道路比沿山谷展布的道路更安全。

  4. 预警信号的规定。撤离地质灾害危险区,应事先约定好撤离信号(如广播、敲锣、击鼓等)。制定的信号必须是唯一的,不能乱用,以免误发信号造成混乱。

  山洪是指由于暴雨、冰雪融化或拦洪设施溃决等原因,在山区沿河流及溪沟形成的暴涨暴落的洪水及伴随发生的滑坡球盟会,、崩塌的总称,暴雨引起的山洪在我国最为常见。

  山洪发生概率较高的地区在进入汛期后,都要随时提高警惕。经常收听收看气象信息和上级部门发布的灾情预报,密切关注和了解所在地的雨情水情变化,做到心中有数。

  山洪灾害发生后,首先要展开自救,按照预定路线转移、避难,注意扶老携幼,相互帮助。如果洪水来得太快,已经无法步行转移了,要使用事先备好的船只或门板、木床等漂浮物,做水上转移的工具。假如大水进屋,要急速爬上屋顶、墙头或就近的大树,暂时避难,等待救护人员救援。在没有大树、院墙,屋顶又一时爬不上去的情况下,要抓住固定物不放,呼喊他人搭救。

  森林火灾,是指失去人为控制,在林地内自由蔓延和扩展,对森林、森林生态系统和人类带来定危害和损失的林火行为。森林火灾是一种突发性强、破坏性大、处置救助较为困难的自然灾害。

  (一)我国森林防火的方针是“预防为主,积极消灭”。大量的事实说明森林火灾是可以预防的,可燃物和火源可以进行人为控制,而火险天气也可进行预测预报来进行防范。森林防火期内,在林区禁止一切生产生活野外用火,如果有特殊情况必须用火的,一定按照《森林防火条例》的有关规定,先审批,然后才可进行。假如因个人原因引发森林火灾的,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发现森林火灾立即报警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发现森林火情,应立即拨打森林火警电线”,报警时要报告火情发生地所在的具体地名山名,讲清火势大小或危害程度,报告报警人的姓名、身份、联系方式等信息。在森林中遭遇火灾要密切注意风向的变化,因为风向决定了大火的蔓延方向,也决定了你逃生的方向是否正确。当烟尘袭来时,用湿毛巾或衣服捂住口鼻迅速躲避。躲避不及时,应选在附近没有可燃物的平地卧地避烟。切切不可选择低洼地或坑、洞,因为低洼地和坑、洞容易沉积烟尘。如果被大火包围在半山腰时,要快速向山下跑,切忌往山上跑,通常火势向上蔓延的速度要比人跑快得多,火头会跑到你的前面。

  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

  户外避震:就地选择开阔地蹲下或趴下,不要乱跑,不要随便返回室内,避开人多的地方;要避开高大建筑物,如楼房、高大烟囱、水塔等;避开高耸危险物或悬挂物,如变压器、电线杆、路灯广告牌、吊车等;避开危险场所,如狭窄街道、危日房屋、危墙、易燃易爆危险场所、有毒有害场所等;不要停留在过街天桥、立交桥的上方或下方;行驶的汽车和火车遇到地震要寻机尽快停车,震后再谨慎前行;在城外要避开山脚、陡崖、陡坡、河岸和高压线等地方;在海边,要尽快向远离海岸线的地方转移,以避免地震可能产生的海啸袭击。

  室内避震: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谏撤离到安全地方,是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避震应该选择室内结实、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开间小、有支撑的地方。地震时要尽快蹲下或坐下,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抓住桌腿等牢固的物体;保护好头颈眼睛,掩住口鼻。

  1. 保护自己不受新的伤害。大地震过后余震还会不断发生,被埋压者所处的环境可能进一步恶化;等待救援,需要一定时间,因此,被埋压人员要尽可能改善自己的处境,稳定情绪,设法脱险。先设法把双手从埋压物中抽出来,设法保持呼吸畅通。尽量挪开脸前、胸前的杂物,清除口、鼻附近的灰土,闻到煤气及有毒异味或灰尘太大时,设法用湿衣物捂住口、鼻;设法避开身体上方不结实的倒塌物、悬挂物或其他危险物球盟会,,搬开身边可搬动的碎砖瓦等杂物,扩大活动空间;注意,搬不动时千万不要勉强,防止周围杂物进一步倒塌;设法用砖石、木棍等支撑残垣断壁,以防余震时造成新的危害。

  2. 设法脱离险境。仔细听听周围有没有其他人;听到人声时用石块敲击铁管、墙壁,以发出呼救信号。试着寻找通道。观察四周有没有通道或光亮分析自己所处的位置,判断从哪个方向有可能脱险试着排开障碍,开僻通道。

  3. 保护自己,等待救援。如果暂时不能脱险,要耐心保护自己,等待救援。保存体力,不要大声哭喊,尽量闭目休息;不要勉强行动,待外面有人营救时,再按营救人员的要求行动。维持生命,寻找身边的食物和水;节约使用食物和水;无饮用水时,可用尿液解渴;如果受伤,想办法包扎、止血,防止伤口感染,尽量少活动。

  由政府发布的地震预报应该完全相信!不是政府发布的,但预报地震的时间、地点、震级非常准确,不可信!地震是一种非常复杂的自然现象,目前的地震预报仅处于探索阶段,不可能做得非常精确。带有迷信色彩的或别有用心的有关发生地震的消息,不仅不相信,而且要报告公安机关。

  雷电是由雷云(带电的云层)对地面建筑物及大地的自然放电引起的,它会对人、建筑物以及大地上的生命体都形成了严重的危害。雷电是在夏天经常发生的一种大气现象。

  打雷时,要关好门窗,远离进户的金属水管和与屋顶相连的下水管等。尽量不要接打电话,或使用电话上网,应拔掉电源和电话线及电视天线等金属导线。在雷雨天气不要使用太阳能热水器洗澡,因为巨大的雷电会沿着水流袭击淋浴者不要将晒衣服、被褥用的铁丝接到窗外、门口以防铁丝引雷。

  遇雷雨天气时,不要站着,应蹲下降低高度,同时两脚并拢少跨步电压带来的危害。不要站在大树下,不能用手摸扶大树,因为这时潮湿的树干已变成了一个引雷装置。不要在水边和洼地停留,切勿站在楼顶、山顶、或接近其他易导电的物体,应迅速到干燥的室内避雨、山间或山岩下避雨。不要拿着金属物品在雷雨中停留,金属物品应放在5米外的地方。雷暴雨天气出门要穿胶鞋,不宜开摩托车、骑自行车,人在汽车内一般不会遭到雷电袭击,注意不要将头和手伸出窗外。如果在雷电交加时,头、颈、手处有蚂蚁爬走感,头发竖起,说明将发生雷击,应赶紧趴在地上尽量低下头,井取下身上佩戴的金属饰品和发卡项链等。

搜索